9月25日上午,2014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表彰奖励在云南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组织。可以说奖励会现场聚集了云南去年在科学研究方面以及各行业中表现突出“学霸”和“学习典范”!
2014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为180项(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有勇获得杰出贡献奖。其余179项获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20项、技术发明奖6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53项,其中“五味子化学研究”成果获得特等奖,12项获一等奖(其中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38项获二等奖(其中自然科学奖8项、技术发明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8项),128项获三等奖(其中自然科学奖10项、技术发明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15项)。
杰出贡献奖(1人)
朱有勇
朱有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朱有勇院士三十余年来系统进行了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研究,主要成绩是对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现象和规律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从生态学角度创新了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理论,研发了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技术体系,被认为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的成功范例,对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Nature、Bioscience、PLoSONE、Phytophathology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5部。其标志性研究论文“Geneticdiversityanddiseasecontrolinrice”被引用1000多次,单篇引用频次在我国植物病理学领域排名第一。他的研究将植物病理学理论与生物多样性原理相结合,形成了作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研究新生长点,建成了国家工程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成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国内博士后、博士和硕士100余人,培养国外博士4人,培训15个国家专业同行500余人。农业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朱有勇院士曾获各种奖励10余项,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杰出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中国植保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获得发明专利26件,批准技术规范16件,累计推广应用2亿余亩,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推广标兵、中华英才、兴滇人才等称号。
自然科学奖(20项)
特等奖(1项)
五味子化学研究
获奖人员:孙汉董(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震(北京大学),李蓉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肖伟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普建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黄胜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陈家华(北京大学)
已发表论文110篇,其中SCI论文104篇(IF=341.541),获发明专利授权9项。
一等奖(1项)
共双星系外行星和小质量天体的观测与研究
获奖人员:钱声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朱俐颖(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刘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戴智斌(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廖文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何家佳(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李临甲(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二等奖(8项)
1.水稻穗部性状发育的分子机制
获奖人员:罗琼(云南农业大学),程祝宽(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朱立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季风气候下热带北缘木本植物水力学特征与生理功能的研究
获奖人员:曹坤芳(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陈军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郝广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张教林(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朱师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3.微腔中的激光及激光光谱研究
获奖人员:普小云(云南大学),张远宪(云南大学),杨睿(云南大学)
江楠(云南大学),於文华(云南大学)
4.无穷维哈密顿系统解存在性与多重性的变分方法研究
获奖人员:赵富坤(云南师范大学),吴鲜(云南师范大学)
5.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选育与研究
获奖人员:曾养志(云南农业大学),霍金龙(云南农业大学),潘伟荣(云南农业大学),
曾嵘(云南农业大学),李幼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6.稀贵金属合金系的相结构与性能研究
获奖人员:谢明(昆明贵金属研究所),陈敬超(昆明理工大学),赵九洲(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陈永泰(昆明贵金属研究所),胡洁琼(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7.轻金属板材自冲铆接——粘接复合连接方法
获奖人员:何晓聪(昆明理工大学)
8.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遗传易感研究
获奖人员:姚永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阿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余丹丹(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毕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三等奖(10项)
1.植物叶面上农药雾滴蒸发与扩展及其影响因素
2.中国西南块菌(松露)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
3.纳米银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4.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过程
5.云南横断山区小型哺乳动物冷适应模式及生态适应特征的研究
6.Ag/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生物性能研究
7.O3衰减导致的UV-B辐射增强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及分子机理
8.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和免疫学特性研究
9.人精液凝固蛋白I小分子衍生肽功能研究
10.Müller细胞在大鼠视网膜视神经病变及发育中nestin表达意义的研究
技术发明奖(6项)
一等奖(1项)
难选冶含锗物料资源化及制备高纯产品
获奖人员:普世坤(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包文东(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朱知国(云南东昌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兰尧中(云南大学),惠峰(云南中科鑫圆晶体材料有限公司),米家蓉(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胡德才(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黄平(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柳廷龙(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
该项目针对国内外难选冶含锗多金属物料,开展了资源化利用及制备高纯锗等产品研究。主要发明点:1.开发了碱氧化预处理-盐酸蒸馏提取锗铟等稀有金属的方法。发明了氢氧化钠溶解-蒸发浓缩-氯酸钠氧化、过滤分离-洗涤净化-分馏提纯-过氧化氢氧化-蒸发浓缩等碱氧化预处理-盐酸蒸馏提取难选冶含锗物料中锗铟等稀有金属的方法。2.开发了酸氧化预处理-盐酸蒸馏提取锗等稀有金属的方法。发明了浓硫酸熟化-过氧化氢氧化-萃铟-蒸发-蒸馏、氧化焙烧-硫酸+氯酸钠氧化-萃取-沉淀等酸氧化预处理-盐酸蒸馏提取难选冶含锗物料中锗铟等稀有金属的方法。3.开发了大幅降低提锗盐酸消耗的方法。发明了用氯化镁等代替工业盐酸及将提锗残液返回蒸馏回收低品位含锗物料中锗的方法,减少了提锗盐酸及石灰用量40-45%。4.开发了新型火法富集锗的方法及设备。发明了从提锗煤渣、提锗酸渣中二次高效回收锗的方法及设备,锗回收率达到81%以上。5.发展了高纯产品制备的工艺方法及专用装置。发明了难选冶含锗物料预处理-提纯,发展了光纤用四氯化锗提纯、高纯二氧化锗制备、区熔锗提纯、低位错高纯锗单晶生长等工艺处理流程及方法,实现了利用复杂原料生产高纯和超高纯锗的集成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发表论文12篇。
二等奖(2项)
1.大落差矿浆管道消能输送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获奖人员:普光跃(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王长勇(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吴建德(昆明理工大学),潘春雷(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黄朝兵(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刘弘伟(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王晋昆(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2.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开发
获奖人员:闫希军(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刘顺航(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李长文(天士力控股集团研究院),贾黎晖(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范开(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黄松(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马继忠(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三等奖(3项)
1.具有降糖功能的高抗性淀粉稻米新产品开发
获奖人员:曾亚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杨树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杜娟(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昆明田康科技有限公司),杨涛(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昆明田康科技有限公司),普晓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昆明田康科技有限公司)
2.中小型高效电动机用铸铜转子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获奖人员:王勤(云南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梁栋(云南铜业压铸科技有限公司),杨旭(云南铜业压铸科技有限公司),步毅(云南铜业压铸科技有限公司),杨红梅(云南铜业压铸科技有限公司)
3.茶酒制作工艺
获奖人员:刘伟良(云县家盟茶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白崇新(云县家盟茶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费维富(云县家盟茶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李新荣(云县家盟茶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熊光跃(云县家盟茶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科学技术进步奖(153项)
一等奖(10项)
1.云南肉羊肉牛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建与集成示范
2.主要球根花卉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3.褐煤高效直接气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及产业化
4.快速可定制柔性调度生产物流系统
5.富营养化初期湖泊入湖河流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及示范
6.心血管和肺癌生物材料抗细菌感染研究及其应用
7.泌尿外科微创诊疗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8.脊柱转移瘤的微创新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
9.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10.昆明理工大学冶金节能减排创新团队
二等奖(28项)
1.野生食用菌出口贸易壁垒应对技术研究与应用
2.云南少数民族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与共享平台建设
3.大理特色优质烟叶开发
4.特色野生食用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5.云南省规模化养猪场主要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6.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监测及边坡失稳预测预报
7.微细粒金银铁难处理多金属氧化矿冶选联合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8.烟草中的重要无机元素分析研究及应用
9.热轧带肋钢筋抗震性能技术开发及应用
10.云烟(大重九)系列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推广
11.高精度电学参量标准族群的研究与建设
12.全网水火电机组分层节能降耗优化协调管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13.D19TCI国Ⅲ电控共轨柴油机开发及应用
14.功能型聚羧酸在昆明新机场重大工程中的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示范
15.云南极端天气气候演变规律及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应用
16.气血康研发的关键技术提升及新产品开发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研究及推广应用
18.趋化因子SLC及其受体CCR7在实体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和应用
19.冠心病心肌缺血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
20.逆转表观遗传突变增加骨肉瘤辐射敏感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21.口腔颌面肿瘤热疗机制及临床应用
22.亚热带地区平、战时护理技术规范训练与应用
23.进一步放活科技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研究
24.云南省高速公路运营节能技术综合应用研究及示范
25.沥青路面疲劳极限设计方法研究
26.山区公路隧道灾害预警集成技术与集成装备研究
27.钢轨焊接热处理关键技术
28.高速铁路双线特长隧道富水复杂地质与环境综合施工技术
三等奖(115项)
太阳能光伏取水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稳产玉米品种楚单7号选育及推广、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凤稻21号”“凤稻23号”的选育与应用,等115项。
查看具体获奖项目(人)情况:
云南台刘燕报道
云视新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