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疫治疗 > 正文

惠州:找准优势做强特色,乡贤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显担当

“村民+专业合作社+企业”模式打造功能性丝苗米,“授人以渔”帮助村民发展山羊养殖致富增收……2月27日,“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实地考察组开启了惠州龙门之行,对爱心企业帮扶项目、广东百佳爱心新乡贤等进行走访、考察和评分。


“好人村”走上振兴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自2018年起,西埔村与龙门县顺喜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顺喜来公司”)达成了为期10年的村企合作,采用“村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的模式,由帮扶企业统一租用110亩土地,并提供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组织农户种植高品质有机大米,最后进行统购统销,让村民经济有了产业支柱。

2021年,实现全面脱贫后,顺喜来公司继续加大对西埔村的帮扶力度,在总经理邹颖的带动下,为种植基地引进了功能性稻米种植技术,通过喷洒富含氨基酸的水溶性肥料,在提高作物免疫力、增强光合作用和抗病虫害的同时,种植出富含β-葡聚糖的功能性大米。

惠州:找准优势做强特色,乡贤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显担当

“村民现在不仅有种植收益,还可能获得土地租金和劳动报酬,村集体每年还能得到10万元分红。”西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子能说,在企业帮扶下,村集体凝聚力更强了,村里在做好乡村基础建设的同时,还鼓励村民树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冲劲,提升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


当前,西埔村正着力培育和沉淀丰富的古村落文化资源,改造和建设了老村子的门楼、展示墙、便民服务站、碉楼、祠堂、广场等,打造集“宣传研学、休闲旅游、创意集市”等功能为一体的“西埔古文化园”,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活化乡村传统文化,带动乡村振兴与发展。

如今,沿着西埔村平整的柏油马路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村宅瓦房精致入眼,“中国好人村”的牌匾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

“造血式”帮扶山区乡村

群山环绕、古树苍翠,推门可见竹海,增江穿村而过,村中老旧的古屋,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这是龙门县麻榨镇西牛村的村内景色。

地处群山之中,如何将山水资源转化为经济动力,一直是西牛村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广东龙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门农商行”)定点帮扶西牛村,从优势资源入手,帮助村里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经济快速振兴。

林伟明就是帮扶收益的村民之一。此前,林伟明一家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加上老人多病,林伟明需要经常照顾家庭,难以外出打工。不断陡增的家庭经济压力,让林伟明一度成为贫困户。


2016年,龙门农商行帮扶西牛村以来,了解到了林伟明的家庭情况,并看中了他家周边沿江的滩涂地环境,这里生态环境好、林草茂密,适合发展牛羊养殖业。于是,龙门农商行帮助林伟明引进了一批黑山羊进行养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经过几年的帮扶,林伟明一跃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养羊越来越得心应手,年收入也逐渐增多。“现在每年光养羊就能收入7万-8万元。”林伟明由衷感谢帮扶企业的帮助,现在家里的孩子一个已经上班,另外两个分别读卫校和初中,生活越过越有盼头。

除了发展养殖业,龙门农商行还带动村民种植特色水果——杨桃,依托“麻榨杨桃”这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切实以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随着村内经济逐渐好转,龙门农商行还着力推动西牛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打造了村民运动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等公共休闲区域,让村民有了娱乐散心的好去处,打造成为麻榨镇首个“乡规文约”示范村和“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示范村,并被选定为龙门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有效助力西牛村乡村变美、产业变强、村民变富。


广东百佳爱心帮扶企业:

广东龙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近几年,龙门农商银行坚持党建与精准扶贫相融合,派驻两名干部全脱产到麻榨镇西牛村驻村定点帮扶。6年来,龙门农商银行为西牛村捐赠帮扶资金80万元,投入信贷资金590万元,不仅把西牛村打造成了龙门县“两规三联一法”党建示范村,也打造成为全镇首个“乡规文约”示范村和“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示范村。

2019年4月,西牛村被选定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该行的精准帮扶下,西牛村乡村变美、产业变强、村民变富,于2018年完成了预脱贫指标、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2019年通过了各级检查考核,2020年巩固提升成果,实现人均收入翻两番,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广东百佳爱心新乡贤:

顺喜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邹颖

邹颖,现任龙门县顺喜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7月发起成立龙门县顺喜来水稻专业合作社,任理事长。邹颖成立合作社至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00余户种植水稻,其中女性农户1000多户。

2018年与省定贫困村、“中国好人村”西埔村签订10年扶贫协议,每年分红10万元给当地贫困户,贫困户有三方面收入:分红、租金、劳动报酬,真正成为带动一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精准扶贫的巾帼代表。合作社运营以来,探索并成功实施了“合作社+高校+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为合作社社员提供谷种、生产资料、技术培训、无人机统防统治、稻谷回收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