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血缘关系之间,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大约是数十万分之一,配对成功率极低。也正因为如此,每一次成功配对都被视为“生命的奇迹”。
2月28日,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二总队办公室主任吕勇,成功捐献243毫升造血干细胞,成为六盘水市第29名、钟山区第13名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从2005年开始,吕勇一直保持着定期进行无偿献血的习惯,迄今累计献血量已达7600毫升。2012年6月,在一次献血的时候,吕勇偶然得知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一向热衷公益事业的他,填写了《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并进行血样采集,相关信息被录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2022年10月,吕勇在外出办事的路上接到六盘水市钟山区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
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的比例非常小,尤其是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救助血液病患者配型吻合率仅1/400-1/10000。“接到电话时,第一感觉是激动。因为从我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已有十年,现在终于有机会能挽救别人的生命,我毫不犹豫地肯定了自己的捐献意愿。”吕勇说道。
从接到第一个电话到完成捐赠,吕勇捐献的决心从未动摇。他说:“中间由于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捐赠工作滞后,我还一度以为捐献终止了。当今年二月再次接到电话通知具体捐献安排的时候便打消了我的疑虑。”
2023年2月23日,吕勇在钟山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办理入院。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吕勇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每天打两针动员剂,并保持良好情绪和规律的饮食作息,为后续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作各项准备。
2月28日8:30,吕勇进行了正式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躺在手术床上的吕勇一直在想:“希望我这边能顺利采集,更希望素未谋面的患者能顺利完成干细胞移植手术,早日康复。”
经历了四个小时的采集,他说:“这次捐献我一直都觉得是我的幸运,全国造血干细胞库320万人,有幸能和患者配型成功,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善举,而帮助患者挽回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在整个捐献过程中,大家的关爱和支持也让吕勇十分感动。他说:“单位给予我全力支持,特准予我带薪休假并安排亲属陪护,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也前往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看望我。钟山区红十字会在此次捐献过程中考虑得非常周到,给我准备生活用品,还专门安排一人全程陪护,悉心照顾。为了更好地照顾我,还把我的家属也接到了贵阳陪伴在我身边,让我的捐献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素未谋面却血脉相融,远隔千里却遥望相助。吕勇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博爱无私、助人为乐,为血液病患者助力,让生命重新起航。
乌蒙新报记者张心玥
一审:黄琬荻
二审:赵明
三审:刘云冰